===== 程序涉及单板:sigma(P1板 )===== [[文件:Sigma.jpg]]

===== 烧录环境准备 ===== ==== 中控(需要为A-v2.7以前的板,USB在通电时就启动,若延时供电就无法加载U盘内的固件程序) ==== [[文件:中控2.0.jpg]]

==== 电脑(已装CRT、已知IP:例192.168.1.8) ==== [[文件:Crtip.jpg]]

==== USB转串口头 ==== [[文件:串口头.jpg]]

==== 串口线 ==== [[文件:串口线制作2.jpg]]或
''注意:网线这端3-黄线、4-绿线、6-黑线,串口这端2-黄线、3-绿线、5-黑线''
[[文件:串口线制作3.jpg]]

==== 固件(确保为最新正式版发布固件) ==== 在版本发布目录下找到信息融合终端目录,并下载最新固件,解压到目录,链接地址如下:
固件下载地址: [[版本发布]]
并在解压的文件夹目录中找到如下两个文件(vmlinux.gz、smp86xx.tgz),并将文件拷入U盘
[[文件:Sigma文件.jpg]]

==== U盘 ==== [[文件:U盘.jpg]]

==== TFTP server ==== 文件下载地址:http://dev.idste.org:3280/svn/manufactory/生产指导书/经验总结/sigma.rar
解压后文件夹内容:
[[文件:Tftp.jpg]]

===== 制作工程文件(若已做好工程文件,可省略此步) ===== sigma烧录半自动脚本制作,请参照wiki链接:
[http://www.idste.cn/wiki/index.php/iDste:Sigma%E6%A0%B8%E5%BF%83%E6%9D%BF%E5%8D%8A%E8%87%AA%E5%8A%A8%E5%8C%96%E7%83%A7%E5%BD%95 sigma半自动化烧录程序制作]
复制《改进后的CRT脚本》到文本文档,去掉中文那一行,将文本文档后缀改为VBS,并保存为“sigma脚本.VBS”
[[文件:脚本.jpg]]

===== 烧录环境搭建 ===== 1.电脑接usb转串口连接串口线,打开crt进行设置,并执行刚做好的脚本
:A:打开TFTP软件tftpd32.exe,注意ip是否与脚本内设置的IP一致 [[文件:Tftp界面.jpg]]

:B.快速连接,设置协议:serial,设置串口:根据实际串口选择,设置波特率:115200,设置流控:全部不选,其他默认 [[文件:Crt设置.jpg]]

:C.连接上CRT之后,点脚本-执行-选择做好的脚本-执行 [[文件:执行脚本.jpg]]

2.U盘接到中控USB上,串口线接到中控前板控制口,网线接到中控网口
[[文件:Usb口.jpg]]

===== 量产烧录 ===== 1.中控在断电的情况下扣上核心板

2.打开TFTP,注意ip,连接crt
[[文件:Crttftp.jpg]]

3.给中控通电,此时CRT运行脚本
[[文件:Sigma脚本运行中.jpg]]

4.等到脚本停止时输入sigmaID号,例:echo 28000012340000001 > /opt/smp86xx/devid
[[文件:输入ID.jpg]]

5.输入ID号之后,然后按回车键,脚本运行中控会重启,此时请一直按0,并观察CRT,直到发现CTR有暂停的现象时,停止按0(''此步很重要'')
[[文件:停顿.jpg]]

6.脚本正常情况下,会继续执行,脚本中写入了查看IP和ID
[[文件:正常.jpg]]

7.脚本执行完毕之后,查看是否有IP,并对比ID,确保无错,最后贴上写了ID的标签纸
[[文件:Ipid.jpg]]

8.写完之后,断电,更换核心板,重复1-7